第(1/3)页 “又来人了?”余母一脸惊讶,看到提着鱼的儿子,脸上露出了笑容,“有了这鱼,这下小玉能补补身子了。 小六,去把这鱼扔外面水塘里,这可不能一次就给吃完了。” “好的,娘!” “娘,不用这样的,那河里的鱼多的是,没有了我再去抓就是。 过几天,村长还会组织我们去打猎,说是远处的山林里有野牛。 那牛老大了,听说一头牛有五六百斤,这要是抓到几头牛,我们家按人分,也能分十几斤。”余小五看到母亲的样子,连忙劝道。 “没有的东西,那能一样?你要是没事,多抓几条鱼放鱼塘里,说不定我们就能一直有鱼吃。”余母没好气说道。 别看他们家有五口人,但劳动力就余母和余小五。 孙玉因为怀孕,目前也不能干太重的活。 至于余小六和余二丫因为才十岁,重活也干不了,只能帮忙打打杂。 例如栽种水稻、种菜这些。 目前这张家村的情况,倒是有点像包产到户。 首先是村长带着他们在距离村子近的地方开荒,然后按照人口分给各家。 当然,你要是能多种点,也能给你多分点。 但这田地并不属于他们自己,而是属于粮食公司,其实也就是婆罗洲政府。 每家能有一块根据人口而来的菜地,剩下的则是种植水稻和玉米。 当然,因为10月至次年3月是雨季,5月至9月为旱季。 若是水利条件好,其实古达这边能种两季水稻和一季玉米。 但目前古达却不行。 主要还是水利设施不完善,灌溉能力不行。 因此目前只能在雨季种植水稻,旱季种植玉米。 在去年刚来这里的时候,他们就在村长的带领下,紧急开荒种植了一批水稻。 目前大部分已经收割。 只是产量不高,因为田的肥力不行,平均每亩只收了不到200斤。 但也算是不错了。 至少收割的稻谷足够养活张家村了。 因为当时张家村124人(含村长、文书和民兵,有一移民生病死亡)一共开辟出300余亩水田。 第(1/3)页